
镇村一线话耕保|乔会鹏:让“责任”扎根每一寸土地
2025-08-04 15:45:22 发布 来源: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客户端
翻开东明县渔沃街道的“田长”名录上,清晰列着办事处主任、土地分管领导、管区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四级责任人。然而,行走在这片位于城乡交界、坐拥两大工业园区的热土上,不难感知,每一寸耕地的守护者远不止于此。
正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、镇级田长乔会鹏所言,这里已构建起“地有人种、田有人管、责有人担”的严密耕地保护网络,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中焕发生机。
作为工业重镇,渔沃街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建设用地指标“紧俏”的现实挑战。细读《东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)》,其中提出“集约和节约建设用地”“推进建设用地由‘增量扩张’向‘增存并举’转型”的要求,乔会鹏深谙其传递的耕地保护核心要义。
乔会鹏正在办公。
对他而言,守护耕地红线与促进经济发展如同车之两轮、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,如何使其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,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。
精准落子,规划先行。在县级总体规划框架下,渔沃街道科学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。乔会鹏介绍:“编制前,我们深入田间地头,与各级负责人、村民代表反复恳谈,摸清各村产业家底,研判未来发展路径。”规划的核心在于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,优化村庄分类与布局,力促村内建设用地减量,力求在保障发展的同时,最大限度守住沃土良田。
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地执行。
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。渔沃街道创新构建起“党建引领、全民参与、网格覆盖、责任到人”的耕地守护长效治理机制。
街道层面,26名科级领导、管区书记联村包保,常态化下沉督导;37名包村干部化身村级网格联络员,紧盯土地违法苗头;街道纪工委、督查室组成联合工作组,直插一线督战问效。村级层面,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动员党员、村民小组长、种粮大户乃至热心群众共同参与,按地块划分责任网格,由党员村民组长或种粮大户担任网格“田长”,实现耕地保护“网格化、精细化、人格化”管理,真正将“人田对应”关系落到了实处。
机制的活力,在基层实践中得到生动印证。“变化是实实在在的,”渔沃街道国土所所长王永杰感触颇深,“过去国土所同志‘单打独斗’,一人管几个村,巡查难免力有不逮。如今,‘田长’们就是遍布田野的‘哨兵’,依托‘铁脚板+网格眼’,许多零星、无序的占地苗头,都能在萌芽状态被早发现、早制止、早处置。”
为确保责任压实,街道明确建立责任倒查机制:一旦发现耕地违法问题未及时上报,将对相应层级的田长进行严肃追责,以“动真碰硬”倒逼网格管理“落地生根”。
“田长制”催生“田长治”。如今,渔沃街道的“田长”们沐晨露、披暮色,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网格内的每一寸土地,他们的身影已成为村民心中信赖的“耕地守护者”。群众观念也在悄然转变,凡有动土需求,必先主动咨询“田长”。
“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我们理解支持,但必须依法依规、严守红线。”王永杰拿出一份详细的用地审批表向记者展示,“地类性质、‘二调’‘三调’情况、各级负责人审核签字、国土所与规划办联合踏勘意见……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”
乔会鹏(中)与二级田长、村级田长共同巡田。
大渔沃村村民安金东的经历便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。他找到村级“田长”李银华,坦言自家村头的2亩地收益不高,想建养牛场。李银华耐心宣讲国家严禁耕地“非农化”的刚性政策,明确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“红线”,同时迅速将情况上报街道。街道高度重视,立即组建工作专班实地调研、科学论证,最终通过合规的耕地用途调整程序,在严守政策的前提下,为其协调落实了2亩设施农业用地指标,依法依规办理了养牛场审批手续。如今,安金东的养殖场红红火火,存栏百余头牛,致富路越走越宽。
“堵”要坚决,“疏”亦需智慧,乔会鹏深谙此道。一方面,渔沃街道依托“线下入户恳谈+线上微信群推送”双轨并行,将耕地保护法律法规、卫片图斑整改要求、正反典型案例等精准送达千家万户,让政策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实现家喻户晓、入脑入心。另一方面,通过科学规划、合规疏导,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,积极回应群众合理发展诉求,探索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和谐共生之道。
行走在渔沃大地,一幅耕地得保护、产业有活力、乡村更和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王成宝 耿巧丽 李鹏 王永杰)